被撞得面目全非的车辆
中广网陕县4月2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《新闻纵横》报道,4月17日,中国之声报道了一起三死两伤的交通肇事案件,在受害人家属没有得到赔偿的情况下,河南省陕县人民法院却以被告人“积极赔偿”为重要依据,对肇事司机做出减轻处罚的判决书。判决与事实不符,主审法官称是因为“眼睛花”判错了。
此言一出,舆论哗然。目前,这位法官已被停职接受调查,案件将于今天上午9点再审公开开庭审理。
2011年9月,河南三门峡境内一起交通肇事案三死两伤,肇事司机被交警认定为“应负事故的全部责任”。3个月后,河南省陕县人民检察院向陕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,指控被告人杨新华犯交通肇事罪。经过合议庭审理,今年3月,陕县人民法院判处肇事司机有期徒刑两年。在被告人没有做出赔偿的情况下,陕县人民法院以“被告人积极赔偿受害人家属部分经济损失90余万元”为由,对被肇事司机从轻发落。主审法官水涛承认:案件判错了,自己“眼睛花”,当时没看清赔偿证明。
水涛:他是这样写了个东西,就是说有保证,能保障赔偿90万最少。
记者:那咱们就认定已经赔了?
水涛:他那个证明写的有点含糊,我眼又花,我一看能够及时赔偿。
3月29日,陕县人民检察院已向陕县人民法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,随后陕县人民法院决定对案件进行再审,并将于今天公开开庭审理。三门峡市政法纪工委已对相关责任人立案调查。一起错案,是否只因为法官的“眼睛花”?随着案件细节不断被披露,越来越多的疑点呈现在公众面前。首先,杨新华交通肇事案,是一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。对于这类诉讼案件,法律规定应由同一个法院的同一个审判组织来审理。但本案却被一分为二,刑事部分由陕县法院审理,而民事部分则由湖滨区法院负责。关注此案的北京杰睿律师事务所刘昌松律师认为:两个基层法院同时开审是程序违法行为。湖滨区法院应该把本案民事部分移交至陕县法院并案审理。
刘昌松:关于这个刑事审理诉讼两个分开也是可以的,但是在刑事判决生效以后才能分开,但是如果在刑事判决还没有做出来的时候是绝对不能,这个民事案件来同时受理的,你这个法院(湖滨区法院)不可能以自己不知情稀里糊涂受理了,即使受理了,也应该那边(陕县法院)刑事案件已经启动以后,那么你应该将案件移送到另一个法院去。
两个基层法院“各自为战”,为后来出现的错误裁判埋下了隐患。陕县法院以公函的形式要求湖滨区法院出具赔偿证明,湖滨区法院只提供了一份据被告人称“能够赔付”的证明,但陕县法院却因此认定被告人已经“积极赔偿”。刘昌松指出:“葫芦案”背后,可能藏有利益瓜葛。
刘昌松:一个会怀疑中间有猫腻,不管哪个法院,包括那边我们说区的法院的话,你怎么给人家出证明了?不管法院中间出公函也好,被告的律师在这个地方反复要求也好,你实际上那是违法的要求都应该拒绝,你为什么还会给人家出这个,中间是不是也有一些猫腻。
其次,法律规定:“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,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。”本案中,被告人住在河南郑州,事故发生地属陕县法院辖区。湖滨区人民法院对本案并没有管辖权。 对此,受害人家属聘请的律师王惠艳认为:事故车辆停放地在湖滨区法院的辖区内,因此湖滨区法院可以受理。
王惠艳:这个确确实实钻了法律的空子,但是你说违法不违法咱也没违法,就是钻了法律的漏洞。
此外,本案的审理并没有按照司法程序要求进行。受害人家属张利强,在车祸中受伤,他的妻子女儿小姨子死亡。作为直接当事人,张利强称:陕县法院在2月份公开开庭审理时,并没有通知自己。而对于3月份生效的刑事判决书,自己更是“一点都不知道”。
张利强:上次开庭我什么都不知道,什么时候开庭,没有任何人通知我,没有任何人说过。
对此,律师刘昌松认为:当事人张利强如果出庭质证,湖滨区法院出具的赔偿证明就不会被陕县法院偷梁换柱,错判就或许可以避免。因为法律规定,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,由当事人质证。未经质证的证据,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。
刘昌松:被害人是有权得到判决书的,而且他有权出庭,发表自己的意见的。所以法院在另一个区法院取得了证据以后,这个证据应该听取被害人一方,所谓控辩双方的质证,才能作为根据。质证的话立刻就很清楚了。
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三死两伤,陕县法院竟然没有通知当事人出庭,在被告人没有赔偿的情况下,以被告人“积极赔偿”为依据做出减轻处罚。如此错案,除了主审法官“眼花”,刑事判决书的签发过程,是否还经过相关领导的审核签字?陕县人民检察院接到刑事判决书后,为何当时没有抗诉,而是到判决已生效后才予以纠错?案件背后,究竟还有藏有利益瓜葛?今天上午,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做出回应。
(本文来源:中国广播网 ) 责任编辑:NN044订阅来自奶味网:http://www.naivix.com/shehui/2012-04-23/2076394.shtml
奶味网:专业的RSS全文新闻提供商,以后不再有广告了.